冰雪尖刀连-第22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战争 / 动作 / 历史地区:大陆年份:2023

导演:高希希

演员:许鹏 / 鞠江 / 高玉庆 / 黑子 / 王子奇 / 邢雨静 / 黎艾蒙 / 颖儿 / 于慧 / 葛天 / 曹磊 / 杜淳 / 白志迪 / 庞竞 / 薛奇

在线播放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线路2

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剧情预览

1950年秋,新中国万象更新。某军第七侦察连连长伍千里回乡省亲。伍家长兄牺牲于淮海战役,尚有老三伍万里,顽劣失教,为害渔寨邻里。千里决定带他走正途当兵,兄弟归营,正赶上大军开拔抗美援朝战场。万里初来乍到,结识一群久经沙场的老兵,个个硬骨头真性情。渡过鸭绿江,适逢朝鲜百年不遇的寒冬。团部下令化整为零、潜伏穿插深入敌后。新兵万里初登战场,成了七连的拖累。万里和七连在一系列艰苦战斗中一起成长。机场大战中,七连识破美军伎俩,拯救整个兵团的同时,与主力部队失散。他们寻主力部队至水门桥。水门桥是能左右朝鲜战局的砝码,仅剩三十余人的七连,必须完成炸桥任务。“钢七连”以伟大的牺牲和强大的革命意志,完成了这个足以彪炳史册的壮举。千里牺牲,万里成长为一名有担当的战士,他将用余生践行对哥哥的承诺,重建“钢七连”。

影迷评价

  • 来自网友【青扬】的评论知乎上有个标题叫“如何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走出来”,回答里有很多人走不出来,包括演这部剧的人。 2007年第一次看《士兵突击》,之后很久藏在心里喜欢,不敢重温。两年后《我的团长我的团》播出,听到好评,却不敢去看,怕它抢走《士兵突击》的白月光位置,怕原班演员不再是我固执地认定的初见模样。 2021年初在家,不知怎么点开《士兵突击》,一发不可收,一个周末刷完剧,才发现十几年前并没有看懂它,如今看懂了,也仍然中毒过深。 但《士兵突击》终究是清且浅的成长思考,人在现世,故事不沉重,对话能当段子听来放松,人物也可爱得紧,明知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但也愿意乐在其中。 这样的抵抗力,是不可能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抽离出来的吧? 虽然我还是没有看,因为它的评分比《士兵》还要高,因为关于它如何剖析生存、人性、国民性、小人物与活着、历史与真实、存在与虚无的剧评在豆瓣那么亮眼,而后者正是多年来我关注的文学主题。仅凭《士兵》那么精致的人物对话和饱满的形象,我就能够想到编剧能把人性雕刻到怎样入骨三分的地步,还有他想要表达的更具魔力的现实与历史。 有一个回答说,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再看一遍《士兵》,会感到被治愈。但如果顺序反了,会感到非常虐、抑郁,抽离不出来……所以我不敢看,只好藏着掖着想着躲着……《士兵》是刻骨铭心的初恋,《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约就是让人殉情的苦恋。 可命运弄人,他们出现的时间反了,他们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慌乱不已、无所适从,以至于每个入戏的人都在劫难逃,包括编剧本人。 时间,轻轻松松同所有人开着巨大的玩笑。 然后,《冬与狮》来了。 “冬”与“狮”,这不相干的字眼、难以同时自然存活的季节和动物,是否寓言着时间带来的错乱和无常?官宣里写明是钢七连之初的战事,演员也是原班人马,我当然好奇会不会有高城的父辈或祖辈,长相相似的一家人由同一个人饰演该多有趣;会不会有高城对许三多怒吼出的灵魂七连的具体情节,编剧在十几年前的偶尔伏笔如今献世,该是极其难写的一段吧? 兰晓龙太喜欢倒叙插叙了,是看多了《百年孤独》还是《追忆逝水年华》?正确的顺序难道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冬与狮》—《士兵》”么?从历史到现实,从残酷到治愈……尽管我也觉得这“太过天真”,尽管这不是编剧能控制的,不然在这流量化碎片化拒绝深度思考的虚浮现世,又怎会有人反复想着同一些人和同一些事?不过是妄想从看过的剧里抽离出来,却不想只能是以毒攻毒。 好在《士兵》的选角也充满象征意味,能想到的剧里主要人物后来的命运与演员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相去不远。想想这四维的人物、历史和空间,对入戏太深的理想主义者以毒攻毒终于见效了。 2021.9.16 更新《冬与狮》尚未播出,我也没看,所以这篇算不得数,只是重温《士兵突击》的感慨。后来看了《团长》原著和剧,非常好。这篇许久未更新,等有时间了专门写一篇。2021.10.18 更新上周看了《长津湖》,很失望。也看到有卖《冬与狮》的书,说是《长津湖》原著,没有买。不知电视剧会拍成什么样,希望不会如电影那般。
  • 来自网友【HulK 寒水居石】的评论1,开头挪用《拯救大兵瑞恩》镜头,不是蠢就是坏,这不是说《拯救大兵瑞恩》画面不好,不值得学习和模仿,而是就像你宣传一个扫黄打黑的电影,开头歌颂潘金莲夜戏西门庆。2,杜淳演的伍千里能算合格,但是和于震两人从营门口边走边聊,婆婆妈妈聊了十几分钟,又臭又长,对于剧情推动完全无益,而且让人错觉到底于震(雷爹)是连长还是千里?不像长辈践行,更像领导指示。3,万里撩妹,船头打闹不是不能加,但你加出一些幼稚动作戏和桥段,没看出顽劣,只看出油腻和低智,这样的人哪有成长为战斗英雄的潜质?4,千里回家这段,感觉就更“上帝视角”,要知道刚解放,在原国统区(湖州应该离南京不算远吧!啊?是国统区核心吧!啊?)怎么一方面对解放军那么亲热,几十年战乱不停一般老百姓不是都应该惧怕当兵的吗?民国可是兵匪不分家几十年啊?几个熊孩子敢打当兵的注意?还那么嚣张?后面万里要去当兵,在没有我党任何群众教育,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当兵不是等同于抓壮丁吗?其他“小”伙伴也会那么兴奋?唯一就千里爸妈两个老戏骨演的还算不错。5,梅生这边不吐槽演员身材样貌及年龄问题,这夫妻重逢的场景言情剧都不敢这么拍,更搞笑飞机轰炸都来了,解放军工作竟然是要阻止“愚蠢的”百姓出去,试问真的有轰炸,哪个百姓还敢出去,还要叫嚣着出去,另外安排个老外,就是单纯为了证明梅生会英语吗?那为了证明演员会走路是不是得安排个踏步机啊?回家后梅生洗澡要躲开妻子,内心理由是怕妻子看到满身伤疤,期间夫妻还互相吟诗一首……你们是多年未见的夫妻啊!是朝思暮想的挚爱啊?晚上不睡一起吗!啊?难道只有共产主义革命友谊啊?梅生最后还搞个不辞而别,害人家老婆穿高跟鞋追出去好几里路,追上了还“强迫”步行到郊外送行……这分别戏看的,只觉得嫁给梅生是瞎了眼……6,布认命这边的感情戏给我感觉不像解放军,倒像国军兵溜子,看上人家黄花大闺女了(这里不针对演员,纯导演选角问题,这闺女比梅生老婆孩子都七八岁的看着还老)。没有一丝丝期待他们发展感情的感觉。7,军队日常训练和战友间交谈也感觉不对味,不像刚刚取得全国胜利的威武之师,倒像久未打仗的军营斗气。部队开拔也叙述的不好,设置了几个煽情和不合逻辑的细节: 布认命说好的明天来提亲,然后晚上就说明天要开拔,通知休假提前结束的通信兵出了军营就没后续,画面一切伍千里“遥感”得知后道别父母,那既然这能遥感,还安排前面通信兵画面干嘛?直接千里口述即可,该省点马饲料,如果是导演高明的要让观众通过画面联想,那能不能像影版那样,至少通信兵喊两嗓子啊!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吐槽了,结论:剧已弃。P.S.对高希希,虽然新三国,新大决战都不咋地,但至少还能看,这部……对他烂剧之王已经“盖棺定论”了,可惜了兰晓龙的编剧名头,只能打算继续看原著小说解解馋了。P.S.S.最后凡是有人打五星的,奉劝吃香不要太难看,收点钱给个三星四星都能忍。
视频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负责存储,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