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部队-第14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剧情地区:大陆年份:2021

导演:刘岩 / 天毅

演员:毛毅 / 钟楚曦 / 胡毅 / 张绍刚 / 杜源 / 何政军 / 史奕 / 秦沛 / 白鹿 / 王霏 / 薛景瑞 / 费鲤齐 / 潘洋 / 赵荀 / 于跃

在线播放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剧情预览

剧集通过四十年的时代跨度,描述了一支王牌军队的成长历程,通过对个体的刻画,塑造了一群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军人,以小见大见证国之重器的蜕变之路,浓墨重彩描绘军事国防的希望与未来,为强军变革的大背景下,一曲我军新时期军魂的激情赞歌。

影迷评价

  • 来自网友【伊舟】的评论 犯“和平病”的宋建设也是爱军爱兵的。但宋建设是“妇人爱兵”,而顾一野是“战术爱兵”。《王牌部队》围绕着强军主题,自始至终,有一个矛盾冲突,和平年代的强军之路,怎么克服“和平病”。从第一集樟木火车站的军演,到最后湛蓝行动,对实战演习,到底是要努力更接近实战,还是就当“演习”?“和平病”,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百度百科有这个词条,写到“ 从2018年1月4日起,《解放军报》“军人修养”专版推出8篇“坚持转作风,纠治‘和平病’系列谈”文章。”顾一野,自始至终是反对“和平病”的,他的思想一以贯之,从新兵时期,就将军演当作实战,一切从实战出发考虑,甚至去抢火车、炸铁轨,表明己方有在实战中获胜的能力,如果这是实战,他一定是要被表彰的英雄,可惜这是演习,他还差点被退兵,但是到战场上,他就是实打实的战斗英雄了。他在早期演习时为求胜走险路摔成重伤,醒来对高粱讲的那番动物园老虎狮子的话,也是表明他将演习当作实战的思想。最后的湛蓝行动,他是红军指挥官,陆海空三军协同,电子战到心理战,无所不用其极的智计百出,以“事涉主权不议价”来鼓舞战士进入实战心态,完全当实战打。陈大山,是另一端,“和平病”的典型。郑源,和顾一野比较接近,明面上表现出来的,是反对“和平病”的,但是对顾一野在第一次军演的行动,都没能从这是真正的实战方式角度来理解,后面仍然提拔使用陈大山、宋建设这些有“和平病”的军官,也反映出“和平病”不知不觉对他也有侵蚀。剧中当然是反对“和平病”的,但是非常好的一点是也给了“和平病”发声的机会。突出表现在27集中宋建设的一段话。第27集郑源:你在战场上充满了血性。我想知道,你现在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真实想法。宋建设:我没什么想法,服从组织安排。郑源:好。宋建设:报告。军长,我知道你不喜欢我的很多做法,但是请你相信,我对这支军队的忠诚。我宋建设,自打穿上这身军装,就没打算脱下来。如果有一天,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战争爆发。我宋建设会再次马革裹尸,血洒疆场。但是我不认同,在和平年代,还要把战争作为首要的使命,甚至为此准备,付出巨大的牺牲。时代不同了,首长。本世纪上半叶,主题是战争、革命。现在,我们身处九十年代,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我带的这些兵,有的是从山沟里,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的是从战场上下来,九死一生,还有的,是在和平年代长大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都付出了牺牲,牺牲了自己幸福安宁的生活。现在是和平年代了,一次普通的训练、普通的演习,难道,还要让他们流血,甚至付出生命吗?郑源:很多人认为,既然仗打不起来,军队的战斗力就没那么重要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一切,都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能解决吗?愚蠢、幼稚。你以为战争不会爆发吗,你以为战争离我们很远吗?朝鲜战争,如果我们不参战,美国人早就打到我们家门口了。二战以后,战争和局部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你去找一本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好好看看吧。你就会明白,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你就会明白,军人的使命是什么。宋建设:是。郑源:这次演习的失败,不是别的原因,是你的思想出了问题,我希望还能见到,那个有血性的宋建设。宋建设若有所思,但没有应答。郑源离去,他看着郑源,仍然在思考。(宋建设这里演的处理很对。全剧,演员徐洪浩把宋建设这个角色演得很好。)后面可以看出,他根本没有认同郑源的话。35集,湛蓝行动前。顾一野:团里也需要师里给调子,没了师长这根主心骨,我们这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往哪儿打呀。李少兵:是啊。宋建设:从现在开始,红军指挥权,交给顾一野。你就别插手了。顾一野:是。李少兵:坚决按照师长指示落实。宋建设:一野,此次演习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但是,一定记着,出不出彩不重要,千万别出乱子。一定要把部队的安全和稳定放在首位。顾一野:是。这里比较好笑,宋建设带了这么多年顾一野不知道吗,顾一野是把安全和稳定放在首位的人吗?顾一野是首先追求像实战的练兵效果(他在湛蓝行动中也说过“不惜一切代价”),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宋建设的话,听起来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都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但是有必要在平时演习中,让战士流血甚至牺牲吗?最后湛蓝行动,红蓝双方在士气心态上,都极其接近于实战了,开头是双方指挥员的鼓动激励,后来是炮火厮杀中激发血性。蓝军已经到了接近非理性的程度,造成了不少战损,可能对一些战士的身体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红军还是比较理性的,顾一野让江带盒饭,也是想减少双方战损。蓝军这种“钢多气更多”的顽强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时想想宋建设的话。如果在真实战场上,战士负伤、牺牲了,肯定会有军功、表彰。但在演习中负伤和牺牲,可能是责任事故。当然,部队中也会定一个战损比率,不超过可以容忍,什么事都有风险,何况是模拟实战的炮火纷飞、肉搏。这就取决于最上面的思路了。如果很多年,几十年,都世界和平,国家间没有严重矛盾冲突,没有局部战争,“和平派”的思想就会占上风。如果出现矛盾冲突,比如南联盟使馆事件,南海撞机事件,“备战派”的思想就会占上风。即使要备战,在平常演习中,要冒一定的风险去模拟实战,也需要考虑毕竟是演习,要尽可能保护战士们的人身安全。看了解放军报的文章 《战术用得好才算真爱兵》 ,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文章写道:“1947年9月7日,朱德讲了一段话:“干部要真正地爱护战士,就要把战术学得更好,运用得更好,战斗中少死人,这才算是群众路线。”打仗靠血性,也靠理性。事实上,我军很多开国战将都很重视战术的掌握和推广,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减少伤亡,为官兵的生命负责。徐向前元帅曾说过:“爱兵主要是讲战术爱兵;讲战术,就可以少死人,甚至于不死人。”相反,如果搞“妇人爱兵”那一套,平时看似对战士很照顾、很疼爱,其实不是真爱兵,反而是真害兵。一旦上了战场,战术动作掌握不到位、不熟练,那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今天,战争的“脸”不停在改变,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主要形态。这样的战争,攻防迅疾,杀伤精准,战场环境更加残酷、更加复杂多变。要战胜敌人,保护好自己,就要在平时深入贯彻“战术爱兵”的精神。只有在战争来临之前,指挥员把战术研究透,把制胜招法掌握好,到了战场搏杀时才能减少官兵伤亡,决战决胜。“不爱征戎儿,岂可掌帅印?”“战术爱兵”应成为每名指挥员的自觉追求。各级指挥员一方面自己要研究战争、研究军事、研究打仗,掌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在战术的学习、研究、创新上走在时代前面、走在对手前面、走在战争前面。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从严施训,教育引导官兵掌握战术、练熟战术,既提高个人打仗素养,又确保整体作战优势。”犯“和平病”的宋建设也是爱军爱兵的。但宋建设是“妇人爱兵”,而顾一野是“战术爱兵”。
视频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负责存储,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