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再见 Au revoir là-haut-第02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犯罪 / 喜剧 / 战争地区:法国,加拿大年份:2019

导演:阿尔贝 / 杜邦泰尔

演员:巴尔斯特 / 毕斯卡亚特 / 法兰克 / 佩雷兹 / 梅兰尼 / 菲利普 / 博耶 / 埃波 / 蒂埃里 / 马尔孔 / 弗雷德 / 弗兰斯 / 凯恩 / 卡罗尔 / 阿贺斯图普

在线播放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线路2

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剧情预览

演而优则导的法国演技派男星亚伯杜庞蒂自导自演的《天上再见》,改编自犯罪小说大师皮耶勒梅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两名因目睹长官犯罪而惨遭惩处的军人,没想到退役后长官飞黄腾达,自己却一贫如洗,为不让小人得志,他们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影片精采刻画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法国社会,从血肉横飞的泥泞战场到纸醉金迷的华美派对,但即便面具绚丽华美,也掩盖不住背后的人生伤痛。

影迷评价

  • 来自网友【四棵树】的评论 【主题】 政治寡头们利益博弈而引发战争,野心勃勃者枪杀己方士兵而挑起战事,以及名不副实的埋葬、偷工减料的棺材、驾轻就熟的威胁与贿赂……电影的前半小时都在呈现战争的罪恶。但当我已习惯现实新闻的黑暗荒诞,对这种千篇一律的恶厌憎多于愤怒时,就很难觉得此种批判有多深刻了。普拉代勒的恶,只是单纯的恶罢了。 相较于恶的揭露,我更想知道电影中善良的小人物会如何对抗(古典悲剧)或消解(现代喜剧)恶。前者如西格弗里德的《德语课》,有深沉寒冷的悲怆;后者如卡尔维诺的《牲畜林》,轻盈的笔触中有深刻讽刺;而能将悲怆与滑稽装在一个故事的容器里而不觉矫揉的,是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 《天上再见》,勉强属于第二种。尽管活埋之死颇具讽刺,但普拉代勒并未得到应有的审判,他的死只是意外。或许冥冥中有报应不爽的暗示,但并不令人快意。这种未能昭告的恶与莫名糊涂的复仇,也许更符合小人物的无奈现实吧。感觉法国人之于自由的追求,更甚于正义;对于幽默的喜爱,更甚于真理。如果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那种硬汉似的写作,至少会让阿尔伯特对着普拉代勒的胸口开上一枪吧;而如果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她的《锌皮娃娃兵》,那种透不出一丝光的血腥,那么艾伯特连对普拉代勒开枪的机会都没有。但在这里,普拉代勒不是最坏的那个,他只是泯灭了人性的小丑化了的“于连”。就像纳威喊着“滑稽滑稽”的咒语将斯内普穿上老祖母的花衣裙,观众在哄笑间消除了对恶的恐惧。这不是《二十二条军规》里的黑色幽默,这里没有挣脱不出的荒诞循环。电影最后,北非的阳光灿烂,艾伯特一家子笑容灿烂。 【人物】 普拉代尔是个简单的坏人,批判这种没有代入感的坏人不会有丝毫犹豫;艾伯特是个平庸的好人,利用专业知识做点佐罗式劫富济贫的坏事,也不会让观众的三观混乱。当这些次要人物被脸谱化之后,电影中唯一值得玩味的,反而是只能以脸谱来传达情绪的爱德华了。 其实,爱德华最初想要的,只是一个抱抱。但是周旋在现实世界里功利至上的父亲,给这个细腻纤弱儿子的,只是金钱。追求实惠的父亲与才华横溢的儿子之间的故事,比如卡夫卡与他的父亲,比如《死亡诗社》里尼克与他的父亲。平心想来,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看《死亡诗社》这样的电影。天才毕竟是少数,脚踏实地才是人生常道,因而这类故事会一再上演。只不过这部剧里,浪漫的法国人站在爱德华这边。如果不是战争,我想爱德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也许会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展厅里与父亲相遇,在听完父亲说“我为你骄傲”之后,热泪盈眶前嫌尽释回到大房子再续父子深情。但是,战争改变了一切。与父亲拥抱之后的爱德华,纵身一跃,跳下阳台。 无论面具如何美轮美奂,它能展现的毕竟有限;面具后的内心如何愤世嫉俗如何绝望伤感,这狂澜骇浪未必是我们能感受到的。为什么爱德华失去的不是腿或手,为什么他拒绝整形医生的各种建议,如果被炸飞下巴的是卡西莫多,我想他不会选择自杀。但爱德华不一样,他在战场上疾笔描画,他捕捉的是美,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如波德莱尔绽放的恶之花,爱德华也在不堪的现实里展现能触动灵魂的美,为此他不惜与父亲决裂,放弃安逸生活,不惧四落的炮弹。所以,他不是一个能苟活能将就能忍受残破的自身能一辈子用接入喉咙的吸管饮食的人。 究其一生,最绚烂的不过是总统套房里一场盛大的审判,但也不过一小撮人自欺欺人的狂欢罢了。最喜欢书签里的那张面具,那种忧郁是无法救赎的,狮子的高傲、孔雀的华贵,都抵不过那种忧郁背后无止境的空虚。当梦魇深处的心结解开,当父亲认可他所热爱的艺术,这人世间,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所谓天上再见,不过是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人生。隐约记得《巴黎野玫瑰》《飞越疯人院》那种极度真诚、纯洁、张扬的生命,当他们被现实所困陷入疯狂的时候,死亡是不错的选择。因此,不要勉强爱德华活下去吧。 【叙述】 电影某种程度上讲是解决矛盾的。在荒诞与讽刺的背后,《天上再见》的讲述其实是很保守的。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之于安迪的存在,阿尔伯特对于爱德华有同样的意义。故事要解决的矛盾有两个:阿尔伯特与普拉代勒,爱德华与老父亲。前者以普拉代勒的死为终结,后者结束在爱德华的纵身一跃。阿尔伯特与爱德华互相交织又在各自的轨迹上行进,同时又成为另一个故事的叙述者。每个镜头都不留痕迹地、平滑且不可避免地进入下一个事件。当电影情绪抵向沉重的时候,导演就轻描淡写地将它滑过;又或者当温情即将溢上心间的一刻,镜头又切换反转,提醒现实的冷酷。就这样,导演一直把冲突控制着某个度内,在滑稽与悲怆,华美与阴暗之间转换,演绎诙谐的协奏曲。 相较于国内某些情节简单情绪复杂动机不连贯的电影,我更喜欢这种叙述方式。 还有,电影中有一处是小女孩解开爱德华的面纱,温柔直视并轻轻触摸安德尔实际上无法直视的下巴。灯光柔和,小女孩和爱德华的背影交错出现,始终遮挡着下巴。这种含蓄,我也是喜欢的。
视频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负责存储,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地图